杨正金清了清了嗓子,双手扶膝道:“要我说,各有各的苦衷。本时空正在进行的索姆河战役,完全不同于另一时空的那场同名战役——没有了那个时空著名的‘凡尔登绞肉机’,英法得以提前半年发动战役,投入的兵力、兵器以及进攻地段的长度也都是那个时空的两倍以上;而当面的德军因为将更多的兵力投入了东欧和巴尔干战线,留在西线的兵力,不到另一时空同期的八成,可用的预备队则只有同期的一半。”</p>
“原本到一九一六年九月才在康布雷战役中崭露头角的协约国坦克部队,在本时空的一九一五年就开始了大规模运用,今年二月份开始的索姆河攻势中,更是一次投入了上千部之多。而德军高层对坦克的态度,与原时空相比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p>
“去年以来,德军在对比了敌我坦克部队在西线与东线的表现后,反而更坚定地认为,坦克在西线毫无用处;至于东线,面对素质较低、装备缺乏的俄军,既有的兵力兵器也足以应付,少数昂贵的坦克部队不过是锦上添花……在这种思维影响下,德军对协约国这次规模空前的‘坦克攻势’显然准备不足,势必付出巨大代价。”</p>
“综合以上情况,我认为德方从东线调兵的理由,即索姆河战役耗光了预备队的说法,是可信的,而意图扭转西线危局的急迫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相对当前东欧战线上同盟**的总兵力而言,德军调往西线的那十几个师,对整个战局应该影响不大……”</p>
顾英扬冷笑道:“看来我觉悟不够高,体谅不到德军统帅们的心情,不过就我看来,当前东欧战线上那一百一十个同盟国师的战斗力,恐怕不能以同等数量的中国师或是纯德国师来比照。”</p>
“其中那二十个罗马尼亚师,装备低劣,指挥与后勤体系落后,而且罗马尼亚国内主要势力,对参加同盟国一方作战,意见分歧严重,必然会影响到罗军的战斗意志。参照另一时空历史来看,他们给友军带来的麻烦要远远大于对敌人造成的威胁,其战斗力就算不是负的,很大程度上也接近于零。”</p>
“虽然奥军在1914年的加利西亚战役中,损失远比另一时空那场同名的惨败要小得多,本时空也应该不会再有那场一口气干掉了一百五十万奥军的‘勃鲁西洛夫突破’,但意大利和希腊的提前参战,还是牵制了奥军相当一部分兵力,此时能够投入东线的兵力只比另一时空同期多了五个师。”</p>
“奥匈帝国民族众多,语言混杂,主体民族比例不高,平时就不得不将各民族的官兵混编在一起,导致指挥效率与作战效能低下。随着战争的扩大化,许多征召来的农村士兵对本民族土语以外的语言一概不知,在前线的巨大压力下,胡乱将这些士兵填入部队的结果,甚至基层的连排长也无法让他们的全部手下听懂发令,整个基层作战指挥趋于瓦解……”</p>
“另一个更严重的后果,就是大量征召来的非主体民族官兵,包括大量来自民族分离情绪较浓厚地区的士兵,淹没了长期培养起来的、对皇室与帝国忠心不二的贵族军官和常备士官队伍,导致许多部队迅速丧失战斗力,拒战、投降与哗变成为家常便饭,只有少数纯粹由主体民族官兵组成的部队尚堪一战。”</p>
“这样看来,那四十五个师的奥军,就算没有遭到‘勃鲁西洛夫’攻势的打击,也不过是苟延残喘,勉强维持而已,能够抵得上十五个精锐德国师就已经是高看了。”</p>
“也就是说,调走了十五个可以用来进攻的精锐德国师,实际上就等于调走了东线全部的罗军与奥军,全部战力由相当于七十五个德国师,下降到只相当于六十个德师,足足缩水了五分之一,还能说对整个战局影响不大?”</p>
“还有,预定用于进攻乌克兰的七十个师,看起来还真不少,其中却只有二十个德国师堪称核心战力,其余五十个师的罗军与奥军,基本上可以看做是打酱油的——用屁股都可以想出来,战前临时调走的那十五个德国师对乌克兰战役有多重要。”</p>
顾英扬话音未落,张志高也来煽倒风:“我倒是可以理解德国人以战逼和的心情。”</p>
</p>
杨正金微微一皱眉,却只是不疼不痒地“哦”了一声。</p>
张志高歪歪头:“虽然已经发出了媾和的试探,不过如果连稳固西线都做不到的话,必然会遭到对方的蔑视,不说漫天要价,甚至有可能连平等谈判的资格都争不到。所以,无论如何,也要显示稳固西线的决心,结果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意志能够确实传达给对方。”</p>
刘千桦微闭双目,若有所思。</p>
“意志啊……不惜牺牲千万人鲜血也要争取到的,自以为是的体面,这种帝国的意志,彼此都已经传达出去了,接下来,就看接收的那一方,会如何去解读了。”</p>
……。</p>
更多到,地址(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