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瓦胡岛攻防(六)(2 / 2)

铁血帝国 月兰之剑 7139 字 2019-10-02

次日,日出之前,三支舰队同时驶近了瓦胡岛。

向瓦胡岛东南维基基海滩靠近的是高龙中将指挥的第3支援部队,包括战舰第3战队的4艘岳字号战列舰、猎鹰号水母、2艘豹字号轻巡、4艘阳字号驱逐舰和数艘摩托扫雷艇。

向瓦胡岛西南伊娃海滩靠近的是廖胜真中将指挥的第2支援部队,包括战舰第2战队的4艘波字号战列舰、海鹰号水母,2艘豹字号轻巡、4艘阳字号驱逐舰和若干艘摩托扫雷艇。

向瓦胡岛东北日落海滩靠近的则是包括登陆运输部队、登陆护航部队、第1支援部队在内的庞大舰群,其中登陆运输部队由沈星一大将指挥,护航部队由刘冠雄上将指挥,第1支援部队由萨镇冰上将指挥。登陆运输部队包括54艘大型登陆舰和运兵船,护航部队包括42艘大小作战舰,第1支援部队包括战舰第1战队的4艘海字号战列舰、2艘水上飞机母舰、4艘豹字号轻巡、8艘狼字号驱逐舰和若干艘摩托扫雷艇。

与此同时,瓦胡岛以东400海里范围内,游弋着第1和第2警戒部队,前者由杨天止少将指挥的装巡1战队和轻巡2战队组成,共6艘巡洋舰,后者是隶属第6舰队的18艘远洋潜舰,两支警戒部队构成三条警戒线,以防美舰队从其本土西海岸窜来袭扰。

瓦胡岛以西,游弋着梁书铭中将指挥的第1机动部队,4艘舰队航空母舰和28艘护航舰只构成一个庞大的轮形阵,机动部队尚堪使用的200余架舰载机将为这次登陆作战提供充分的空中支援。

拉哈纳锚地方面,停泊着主力部队和登陆部队的50艘补给、辅助舰只,周围游弋着袁锋中将指挥的第3警戒部队:包括战巡1战队的2艘雷字号战巡和两个战队共16艘狼字号驱逐舰。

日出后不久,3架水上飞机先后掠过檀香山市区上空,向东飞抵维基基海滩附近,在大约1500公尺高度缓缓盘旋起来。

六时三十分左右,同样有数架水上飞机飞抵日落海滩附近盘旋。

六时五十分,又一批飞机飞抵达伊娃海滩附近,并向海滩后的伊娃镇投下了炸弹。

坐镇檀香山北郊防卫司令部的史考利将军一大早就被副官叫醒,得知三个方向上先后发现敌机,只道是对方玩弄声东击西的伎俩,早在预料之中,无须在意。

“如果判断没错的话,敌人最有可能的登陆方向应该是伊娃海滩,对其他方向上的侦察也好、轰炸也好、炮击也好,都是在搅乱我方视听以掩盖真实意图。退一步说,即便敌人在其他方向登陆,也一定不会有好日子过。”

史考利的信心当然并非构筑在愚昧的自以为是之上,事实上,他对近几十年来的登陆战例了如指掌,从克里米亚战争到美国南北战争,从中日战争到亚俄战争——对其中十余个登陆战例进行充分研究之后,史考利得出结论,随着陆军火力与机动力的提高,登陆战将变得越来越危险和困难。

登陆战原本就存在着单纯陆战与海军所没有的诸多难题:一是组织协同复杂,短时间内各个军种、各个任务、各个行动步骤交叉混杂一起,极易发生混乱。二是受气象条件影响大,变化无常的天气、潮汐给其以强有力的制约。三是上滩艰难,登陆部队上滩时无法携带重火器,得不到强有力的火力支援。而且上岸时行动路线单一、暴露,极易遭防御方火力杀伤。四是滩头难以控制。部队上岸最初的行动场所非常狭小,大批人员、物资涌入,极易陷入混乱。五是物资补给困难,部队所需的保障物资都需船运至滩头,再取出分配给各单位使用。在对抗环境中,登陆方常常得不到充裕的时间从容实施这一工作。

在工业化以前的时代里,由于装备技术普遍不高,作战相对简单,登陆的优越性远远大于其困难性。在那时,陆上机动速度远远低于海上机动速度,故而登陆方可以充分利用多动性选择选择无设防地带攻击对手。而当时的后勤补给需求也不大,夺取一两个小港口、小海湾就足以解决补给物资上岸问题,所以那个时代的登陆战基本上就是步兵和骑兵乘船在无防守地段安然上岸,接着深入内陆与敌军展开单纯的陆战。

但是,工业革命的兴起使这一切发生了变化,工业革命的成果一开始似乎就更垂青于抗登陆一方。速射火炮、机枪的大量装备,大大增强了抗登陆的火力,使得抗登陆方能以更少的兵力守卫更广阔的滩头。汽车、火车以及电报、电话的出现又提高了抗登陆方的情势判断、决策与机动能力——陆上机动速度首次超过了海上机动速度。攻方虽然仍然可以选择防御薄弱处上岸,但守方一旦判明对方登陆后,即可迅速向登陆地点集结兵力,在登陆部队集结好之前将其击败,或将其困在滩头,慢慢收拾。而且,随着各种侦察、观测技术的提高,守方很容易判明对方可能的登陆地点,抢先占领海滩周围的高地,趁登陆部队离开运兵船划向海滩或刚刚上岸一团混乱时,用机枪、步枪、速射火炮将滩头变为屠场。

而对于登陆方来说,工业革命给他们带来的新力量远不足以抵消对方的优势。最关键的就是火力对抗居于劣势——工业战争的特征就是火力战地位上升,而登陆方受运载工具限制,不可能及时向岸上运送大批野战火炮,即使送上去也难以在滩头条件下立即使用。登陆部队一开始惟独能够依赖的便是海军舰炮支援,然而通常海军舰炮的技术性能并不适于支援登陆作战,更不适于与岸炮进行炮战,因为军舰舰炮主要是为军舰之间的交战而设计的,弹道低伸、平直,无法射击躲在掩蔽物后、弹道弯曲的岸炮。海军舰炮由于海浪的影响,射击精度大大低于岸炮。舰炮配备的多是对付军舰的穿甲弹,炮弹爆炸威力远远低于爆破弹,且军舰的载弹量也很有限度。此外,舰炮与登陆部队的协同在当前条件下也十分困难,虽说携带无线电或许能解决问题,但在滩头的复杂条件下,可靠性和即时性都很难说。且军舰既无法太靠近海滩进行观察,根据陆上战斗情况适时火力支援,精度低的舰炮又容易误伤己方,这就使得登陆方在作战火力中处于劣势,突破难度加大。另外,在现代作战条件下,指挥协同、后勤补给、滩头的控制更加困难,登陆作战参战人员、装备数量增多,构成复杂,传统的运作方式难以有效完成。

在亚俄战争中的库页岛登陆战斗中,华军普遍使用舰载机动艇拖带舢板的方式运送登陆兵,虽然俄军在滩头毫无防御,最初还是出现了不少混乱状况:操纵小艇的海军军官不知登陆海滩的状况,运载登陆的小艇各行其是,没有秩序,有的小艇一时还迷失了方向,有的开上了登陆区以外的海滩,各种物资的装载更是令人啼笑皆非:食品一天后还未上岸,可邮局在登陆后几小时就建起来了;医药和医疗器械被放在舱底,得需几天才能取出。这些根据华军官兵回忆录总结出的情报,似乎足以成为史考利那个结论的佐证。

据此,史考利认为,如果各滩头有一定火力配置,内陆又有充分的预备队,对方无论在哪个方向登陆,滩头守卫部队只需坚守几小时,便可等到预备队的支援,将立足未稳之敌赶下海去。

依照这样的理念,史考利精心配置了全岛的防御体系。

东南的维基基海滩,部署有第54国民警卫团的第一和第二营,配属机枪连和炮兵连各两个。防御部队挖掘了战壕,构筑了土木掩体,阵地前拉上了铁丝网,部分关键地段还埋设了地雷。

紧邻维基基海滩的火奴鲁鲁市区,部署有第53国民警卫团的第二和第三营,配备一个机枪连,负责防御市区和港口。部队构筑了街垒,挖了交通壕和防炮洞,并将几座位于交通要道的大楼改造成了堡垒。

火努鲁鲁西北,位于珍珠港底端的珍珠市,部署有总预备队:第50国民警卫团和第53国民警卫团的第一营,三个炮兵连和两个机枪连。从全岛搜集来的几乎全部车辆:卡车、小汽车、摩托车、马车、驴车、自行车——全部集中在这里,以便预备队随时开赴需要的地方。

岛西南的伊娃海滩,部署有第51国民警卫团和第54国民警卫团的第三营,三个炮兵连和两个机枪连。由于这里是预料中敌军最可能进攻的方向,伊娃滩头的防御部队抓紧时间挖掘、构筑了尽可能多的堑壕与掩体,特别为火炮和机枪阵地用树干、渔网和枝叶搭建了防空掩护罩。

岛西北的日落海滩到岛北部最大的海岸城镇哈雷瓦之间,部署有夏威夷第1预备团的第一和第二营,连同炮兵连、机枪连各一个,同样在滩头附近构筑了大量的野战掩体。

第1预备团的第三营j连驻扎在瓦胡岛山谷中部的瓦希亚瓦,守卫那里的兵营和仓库,另外两个连外加几个民兵分队则分散部署在岛东西海岸的要点上,作为警哨部队。

此外,几个从各团中抽调出来的步兵分队负责协防海军的海岸炮台,为加强防御火力,部分分队还加强了机枪组。

目标是坚守两星期以上,给予敌人最大限度的杀伤,以张显美国的不屈精神,维护美国陆军的荣誉与信念。

“上帝啊,请您指示我们,照耀我们,相信我们——我们能做到。”

史考利在胸前握起拳,为自己,更为麾下的两万多官兵默默祈祷起来。

七时正,高龙中将的第一支援部队开始炮击维基基海滩,三十二门三零五毫米主炮在敌岸炮射程之外雷鸣般地震响,首批450公斤巨弹在海滩上炸出一簇簇高大纷散的沙柱,稍稍修正弹道后,弹幕向海滩后的椰树林和山丘延伸,顿时,无数断裂的揶子树干连同椰子果炮弹般地四下飞射——瓦胡岛最美丽的海滩一下子变成了最危险的死亡地狱。

二十分钟后,萨镇冰上将亲领的第三支援部队开始炮击日落海滩,登陆护航部队的“龙威”、“凤翔”二舰也临时加入炮击行列,六艘重型战列舰上的三十二门三八零毫米和十六门三五零毫米重炮在飞机指引下,向滩头附近敌军最有可能集结的几处林地猛烈轰击,只见每一发巨弹落下,周围数十公尺枝干横飞,碎木飞射,待硝烟稍散,密绿的椰林、果园中现出一团发射性伸展的灰褐色空地来。

七时三十分,廖胜真中将的第二支援部队开始炮击伊娃海滩,这支编队不顾海岸炮台的威胁,竭力向海滩靠近,编队中的战列舰和巡洋舰动用一舷的全部主副炮猛烈开火,气焰极其嚣张。

七时五十分,27架舰载攻击机组成的大编队在短短两三分钟内向伊娃镇投下了一百多枚炸弹……

八时零五分,史考利接到伊娃方面防御部队报告:发现敌登陆部队!大批小艇正向滩头逼近!

果然不出所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