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饥肠辘辘的资本(2 / 2)

就像是风向标一般。</p>

哪怕当初顾青曾一脸严肃的说过九州科技不会上市,但辰星芯片登顶,加之共工系统全球份额高企,如此两大利剑在手,让无数资本像是嗷嗷待哺的宠物一般,疯狂请求和九州科技公司对话“闲聊”,和董琦等高管“培养感情”。</p>

饥肠辘辘的资本们不仅在九州科技这块阵地上努力,而且还在燧人公司的地盘上努力。</p>

这些资本不仅是投资公司,还有证券、基金、信托甚至是纳斯达克这些交易所的说客。</p>

</p>

其中有个高姓资本更是能量强大到不仅在九州科技和燧人公司方面攻坚,还通过曾经的人脉渠道联系到了大夏国内的某些数一数二的豪商当做说客。</p>

“只要让高升拿百分之十的股份,便可以在一年之内运作九州科技和燧人公司到纳斯达克敲钟,并且为公司筹集到五千亿夏元的现金流?”</p>

顾青看着董琦递过来的文件,表情有些耐人寻味。</p>

他之前可是给董琦看了这个资本在大夏国内有多么“根深蒂固”,董琦应该不会不懂他的想法。</p>

董副总看着顾老总的神态,抿了抿。</p>

“我知道你的意思,今天恰好你不忙,所以我才打算跟你说清楚我的想法,毕竟你也知道我的身世在这方面的确有些敏感。”</p>

顾青点了点,表示愿闻其详。</p>

望着窗外的火烧云,董琦叹了口气,缓缓说道:“树有根水有源,我当初也觉得祖上清十三行的历史太过诡异。</p>

明明我们现在主家这一支在百年前是落魄旁系,为何留洋回来后就大变样了?</p>

这比今天这些出国留学生的变化还大,所以我根据你给的资料仔细调查了一翻,没想到还真查到了一些事。”</p>

瞧着董琦想要说下去的样子,顾青把拿到嘴边的瓜子放了下来:“这不是听故事嘛,你继续你继续。”</p>

顺了一把瓜子,董副总这才接着说道:“清康时,延续明隆庆以来的开放政=策,实行开海通商政策。十七世纪八十年代,伴随着日益频繁的国际商业交往,大夏历史上最早的官方外贸专业团体———广州十三行应运而生。</p>

它是清廷设立在光州口岸的特许经营进出口贸易的洋货行,是具有半官半商性质的外贸垄断组织。根据规定,洋货行商人必须是“身家殷实,赀财素裕”者,为的是保证洋行经营的底蕴和对外贸易的信誉。十三行商人与两淮盐商、山陕商人一同,被称为清代中国的三大商人集团,是近代以前中国最富有的商人群体。</p>

并且稳固的社会让十三行一直顺风顺水的活着,一个全球最大帝国的惟一合法外贸te区,世界的贸易全部聚集于此,也就是世界最大的交易中心。</p>

被誉为‘金山珠海,天子南库’。</p>

我的祖上就是其中一支,我本以为祖上是靠着自己的本事在世纪动荡中延续至今,但你给的资料才让我知道什么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p>

高升资本不仅是成立于十九世纪,当今世界历史最悠久、最有权势的投资银行,而且从二十世纪二十年的开始,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大萧条,高升资本都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p>

并且从原油到粮食,从半导体甚至是到现在的互联网,它都多有手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