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登陆兵力的构成,乃是完整考虑了登陆前舰队作战的各种可能性后决定的,其要旨在于,登陆部队能够以极大的突然性闪电般突入敌纵深,以极强有力之打击迅速瓦解对方抵抗,控制全岛,以使主力舰队的活动具有最大灵活性,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不利状况——特别是应对最坏的情况:机动部队偷袭珍珠港失败,敌舰队提前逃回西海岸,进一步集结力量,再行反攻。
未来人集团对先进两栖作战观念的提前实现十分重视,虽然具体的工作基本上交由“打入”海军的潘国臣(特遣队投诚六人组之一)来执行,但他的背后是整个集团的知识系统与政治影响力。涉及到专用两栖战舰艇、车辆等装备的研发,各种装备使用和战术手册的编撰,尤其是种种超前作战观念的培养,实际上是一项极其庞杂繁复的系统工程,在耗费了十年时间与大量资源之后,现有的成果仍远远不能满足集团高层的期望。
再往深层次来看,东亚联盟的底子其实还是很薄弱的,尤其是人力的质量与组织性方面,由于现代化国民教育发起的时间较晚,配合工业化的政经文各方面组织经验也较西方先进国家缺乏,怎么看都是慢了一拍半拍。这样一来,整体的实力就无法充分发挥,譬如假设对方可将全国五成男性劳动力转化为兵员而尚能维持国家运转并保证兵员知识素质,而己方大概就只能动员一到二成。
这正是先进国家与后进国家最重要的差距,先进国家人员素质高,整体组织经验丰富,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单位人力的价值,比如说现代化战争中的司机、水手、飞行员等需要相当知识与经验的技术性兵员,先进国家在平时就能保有大量储备,只需稍加训练就能投入战场。而后进国家无此优势,就只好采取大范围筛选的方式,集中挑选少数精英加以培养,在平时保有一支强有力的精锐部队,采取速决战略,以质量对抗数量,力图以局部优势影响整体局势,以小胜累积大胜,最终夺取全面胜利——这正是另一时空历史上那个日本帝国的覆灭之路。
这个时空的东亚联盟也会重蹈覆辙吗?
这是个需要在实践中检验的问题,但也并非完全不可预测。
这个时空东亚联盟的工业实力是那个时空日本帝国同年代实力的十倍以上,前者具有中高学历的人口也是后者的七到八倍。
也就是说,前者即便同样采取集中培养精英的方式,能够组建的精英部队规模也将远远超过后者,足以应付与先进国家的战争。
高素质人口的比例提高得没那么快,工业化组织经验的欠缺也无法在短时内弥补,在军事力方面,也只好采取精英部队之组织。但精英部队的规模到了一定程度,不是也可以弥补以上两点的不足吗?
这中间,不能说没有冒险的成分,但既然对集团而言,这是最后的机会,就没有理由不赌一次——何况手里的牌看起来还是不错的,从盟友递来的眼神中,应当可以期待而非奢望最后的胜利。
那支由超时代两栖战观念组建的精锐两栖部队,会在这次瓦胡岛攻略作战中做出何种程度的惊人表现,正是先进观念转化为实际力量的最好验证。
希望结论很快就能出来。
至于突袭巴拿马运河的作战……